黑眼圈的分型,病因及治疗方案
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作者:访问次数:603

当代年轻人或是被繁重的工作绑架,或是被电子产品俘虏,使得熬夜成为生活的常态。但“熬夜一时爽,熬完悔断肠”,第二天对着镜子里硕大的黑眼圈只能欲哭无泪。黑眼圈,又称为眶周色素沉着(Periorbital hyperpigmentation,POH),主要表现为两侧眼周区域圆形或半圆形的深色外观,呈棕色、深棕色或青紫色。虽然黑眼圈不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但黑眼圈的存在会带给人疲惫、衰老的感觉,影响人的容貌。

一、黑眼圈分型

临床上利用伍德式灯及超声波仪等将黑眼圈分为色素型、血管型、结构型和混合型[1]

黑眼圈,色素沉着,皮肤松弛,眼部护理,水肿

色素型黑眼圈

色素型黑眼圈主要由表皮色素和/或真皮色素增加所致。黑色素集中于表皮可吸收大部分光线,日光下皮肤呈现棕色或深棕色;黑色素集中于真皮层则吸收光线有限,皮肤呈现灰色或青灰色。

血管型黑眼圈

主要由于眼周血液瘀滞或下睑皮肤菲薄和透明化,使得其下血管显现,有时伴有眼周水肿。

结构型黑眼圈

由面部皮肤表面的轮廓在光线照射下形成的阴影,可伴有眼袋、泪沟、眼睑下垂及由于软组织或脂肪减少所致骨性结构突出。

混合型黑眼圈

包括四种子类型,色素-血管型,色素-结构型,血管-结构型及三者均有型。

二、黑眼圈病因

黑眼圈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感染、炎症、过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目前对于黑眼圈的研究较少,被广泛接受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2,3]

色素沉着过度

黑眼圈多见于过敏性疾病患者,如特应性皮炎等。眶周皮炎和瘙痒使患者不断摩擦、揉搓眼周皮肤,引起眼周炎症后色素沉着(PIH);以及真皮色素细胞增多,如累及眼周的太田痣、褐青色痣、黄褐斑等。

血管表浅性分布

下睑处皮肤菲薄,仅有少量或无脂肪覆盖,使得皮下血管丛显露形成阴影。

眼周皮肤松弛

随着年龄衰老,皮肤松弛皱褶、眶隔脂肪膨出等形成眶下皮肤凸起,即眼袋;或眶下脂肪流失及眶缘韧带上部皮肤变薄引起眼眶边缘区域的凹陷,即泪沟,这些凹凸的皮肤轮廓在非正面光照时可形成阴影。

眼周水肿

晨起时或盐分摄取过多时可出现眼周水肿, 同样可形成眼下阴影。

面部色素分界线的延长

色素延长线是皮肤色素增多处与光亮处明显转变的边界,根据部位不同分为 A 至 H 型。

三、现有治疗方法[4]

使用眼部护理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眼部护理品主要分为眼霜、眼胶和眼膜等。眼霜具有滋润的功效,除了可以缓解黑眼圈、眼袋的问题外,同时也具备改善皱纹、细纹的功效;眼胶是一种植物性啫喱状物质,成分温和易吸收且不油腻,适合于黑眼圈、眼袋者;眼膜可以在短时间内补充水分,快速减低突然熬夜而导致的浮肿及黑眼圈现象,还能在短时间内补充水分,增加肌肤弹性。

外用药物治疗

可用于治疗黑眼圈的外用药物有氢醌、维甲酸制剂及维生素制剂等。氢醌可用于治疗色素型黑眼圈,主要机制是抑制黑色素细胞RNA和DNA合成,诱导黑素细胞退化并破坏黑素细胞,不良反应有红斑、鳞屑、胶样粟丘疹、指甲变白,炎症后色沉等。维甲酸制剂对色素型黑眼圈有效,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止酪氨酸酶转录,并通过显著增厚颗粒层从而增厚表皮层。不良反应有红斑、脱皮、灼烧和刺痛感等。

化学剥脱治疗

化学剥脱治疗是运用1种或多种化学制剂进行可控的皮肤剥脱,通过选用不同的浓度,达到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皮损祛除的目的,对于黑眼圈治疗的机制可能是表皮重塑,脱落加速和抑制黑素形成,由此可能主要对色素型黑眼圈有治疗作用。常用的有三氯乙酸,果酸等。

激光治疗

多种靶向作用于黑色素的激光成功用于治疗色素型黑眼圈,包括Q-开关红宝石激光(694nm),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755nm),以及Q-开关ND:YAG激光(1064nm),点阵CO2激光等。

其他

包括强脉冲光治疗,微针( Derma FracTM) 疗法,局部注射治疗,手术治疗等,对于结构型黑眼圈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四、总结

预防大于治疗。规律的生活,少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避免大量饮水,外出时要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注重日常的护理,才能有效地防止黑眼圈。

考文献

[1]Infra-Orbital Dark Circles by Various Etiologies. Annals of Dermatology 30, 522–528.https://doi.org/10.5021/ad.2018.30.5.522

[2]Park, S.R., Kim, H.J., Park, H.K., Kim, J.Y., Kim, N.S., Byun, K.S., Moon, T.K., Byun, J.W., Moon, J.H., Choi, G.S., 2016. Classification by causes of dark circles and appropriate evaluation method of dark circles. Skin Res. Technol. 22, 276–283. https://doi.org/10.1111/srt.12258

[3]Roh, M.R., Chung, K.Y., 2009. Infraorbital Dark Circles: Definition, Causes, and Treatment Options. Dermatologic Surgery 35, 1163. https://doi.org/10.1111/j.1524-4725.2009.01213.x

[4]丁颖,易阳艳.黑眼圈治疗进展[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 30(04): 409-411. DOI:10.13735/j.cjdv.1001-7089.2015410125.

转载自:药大妆研

我们的服务:

研发服务体外功效评价

•  为功效原料改良及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  为产品配方改良及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  研发咨询服务

•  美白            •  头皮护理       •  屏障修复    •  去角质 

•  祛痘            •  抗衰老           •  控油           •  微生态

•  抗糖基化     •  保湿              •  抗氧化        •  透皮吸收

•  舒缓            •  抗皱              •  抗蓝光         •  细胞活力

•  防脱/去屑   •  紧致               •  抗炎            •  其他科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