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白遮百丑”,白皙、靓丽的皮肤一直是东方女性所向往与追求的,因此美白类化妆品在中国乃至亚洲都深受消费者欢迎。美白化妆品是指有助于减轻或减缓皮肤色素沉着、达到美白增白效果的化妆品。美白类化妆品的功效评价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体外法和在体法两类。
体外法
1 生物化学法
主要通过评估美白活性成分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等来表征其美白功效,如体外酪氨酸酶抑制法等。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途径中的主要限速酶,其酶活性对黑色素的数量及皮肤的颜色有很大影响。此类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呈现快速、所需成本低,适用于对美白活性成分的初筛和高通量筛选。
2 物理化学法
通过化学仪器对化妆品中美白活性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测定,以此推断美白效果。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液质联用以及气质联用等仪器进行分析检测,分析测定美白化妆品中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以推测其美白效果。该方法只能通过已知的美白功效成分(如熊果苷和烟酰胺等[1])对产品美白效果进行推测,不能反映出由多种成分组合在一起的产品的整体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3 细胞生物学法
通过体外培养黑色素细胞或者含有黑色素细胞的体外重组人工皮肤模型等,运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来确定美白剂对黑色素细胞的生理毒性、黑色素生成相关酶及细胞因子活性、黑色素向角质形成细胞转移及代谢相关酶及细胞因子的活性、黑色素总含量等的影响[2]。细胞试验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人体环境,但该方法对细胞数量、环境温度、测定时间等因素要求高,适合初筛和机制的研究。
在体法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中明确指出,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应当通过人体功效评价试验方式进行功效宣称评价。《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提出了“紫外线诱导人体皮肤黑化模型祛斑美白功效测试法”和“人体开放使用祛斑美白功效测试法”两种实验方法。
1 紫外线诱导人体皮肤黑化模型法
按照要求招募不少于30位志愿受试者入组,用日光模拟仪建立人体皮肤黑化模型,照射结束后第5天,对各测试区皮肤颜色进行视觉评估和肤色仪器检测,并开始在各黑化测试区涂抹相应受试物。连续涂抹受试物至少4周,在涂抹后1周、2周、3周和4周对皮肤颜色进行视觉评估和仪器检测,并记录。
2 人体开放使用法
按照要求招募不少于30位志愿受试者入组,对入组的合格受试者进行产品使用前皮肤基础值评估和测试,包括视觉评估、仪器测试和标准图像拍摄,并记录;产品使用后2周、4周、8周再次进行相同的评估和测试。
评估方法
1 视觉评估
由皮肤科医生借助由浅至深肤色的色卡对各测试区肤色进行分别评估,
2 皮肤色度仪测量
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的色度系统(CIE,L*a*b*色度系统)来测量皮肤颜色的变化(L*代表皮肤黑白度,数值越大表示肤色越亮,偏向白色;a*表示红绿色度,+a为红色方向,-a为绿色方向;b*表示从黄色至蓝色的范围,+b表示黄色,-b表示蓝[3]),并由此计算个体类型角(ITA°,individual type angle),用于表征皮肤明亮度,其值越大,皮肤越明亮。通常使用皮肤颜色测试探头Colorimeter CL400,三刺激比色计Chromameter CR-400(图1)等仪器对肤色进行量化。
图1 三刺激比色计
3 皮肤黑素检测仪测量
通过测定皮肤表面对特定波长光谱的吸收来表征皮肤中黑素含量,即黑素指数(melanin index,MI),MI值越小,肤色越浅,反之越深。通常使用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测试仪(Mexameter,MX18)(图2)来测定皮肤的黑色素与血红素。
图2 窄波段反射分光光度计
4 图像摄取和分析
“人体开放使用祛斑美白功效测试法”中要求有图像摄取和分析。在各访视时点,采用皮肤图像拍摄系统拍摄标准图像,如VISIA面部成像[4](图3)、皮肤镜等图像收集仪器。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受试部位不同访视时点相关参数(色斑光密度均值、色斑面积占比),并记录;受试部位图像色斑光密度均值越小,肤色越浅。
图3 VISIA全脸分析仪
结语
随着美白化妆品需求量的增长,各种新型美白原料和宣称具有美白功效的化妆品与日俱增,对美白功效评价方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皮肤的美白机制较为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美白功效的化妆品可能作用于多个环节,难以通过单一方法进行评价,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综合评价。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转载自:药大妆研
我们的服务:
研发服务 | 体外功效评价 |
• 为功效原料改良及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 为产品配方改良及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 研发咨询服务 |